《勤礼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历来被奉为学习书法的圭臬。此碑书写于颜真卿晚年,风格臻于成熟圆满之境,能够很好地代表颜真卿的晚期书风。
通过对比其早期作品如《多宝塔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颜真卿晚期的楷书不论是在技法上还是风格审美上都做出了突破。这种蜕变就像一个棱角峥嵘的少年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事的磨砺,慢慢变得圆融成熟起来,书法即人,这是技道合一的人生象征。颜真卿也是通过这一蜕变,超越了欧虞褚薛等一干前辈名家,平地突起,一柱擎天,成为了继王羲之之后的另一座书法高峰。推陈出新永远是在艺术史上站稳脚跟的不二规律。唐代因为李世民的倡导,王羲之登上了“书圣”的至尊宝座,成为书坛难以逾越的神话。后来的书家亦步亦趋,无不被笼罩在“二王”构建的笔法体系的阴影之下。
颜真卿早期作品《多宝塔碑》也不例外 ,它结构方峻,笔势内擫,很好地继承了初唐四家的风格,这是时风的影响。不难看出颜真卿可以自如地诠释并且很好地在传统中吸取养分,但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是不会满足于恪守陈规的,到了后期,颜真卿的书风面目一新,奇峰突起, 在前人重重包围的经典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样才有了我们看到的 《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后期经典代表作。其中《颜勤礼碑》又是代表作中的代表。下面我们通过对这块碑刻的分析,窥探颜真卿在书学的探索上另辟蹊径的革新精神。我们在初学书法阶段非常强调中锋的概念,笔正则心正,好像中锋就是书法的不二法门,非如此不能叫做书法。但在颜真卿之前的书法家们其实是中锋、侧锋并用的,或者说用笔在中侧转换之间,如初唐的欧虞褚薛,如颜真卿早期的《多宝塔碑》,书写中时时会出现侧锋的运用。这种积习来自于强大的“二王”体系,所谓“侧锋取妍”,符合王羲之流变妍美的书风。到了后期,颜真卿渐渐有意识地脱离这种时风的影响,并且找到了这种变革的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对“篆籒”的吸收运用。可见,篆书是其家法,颜真卿必然熟谙于此,但他的聪明之处在于将篆书笔法和楷书进行了融合。例如上图例字中的用笔,借鉴篆法,藏头护尾,纯用中锋,遒劲饱满含蓄而生机勃勃。
颜真卿的后期楷书是最强调中锋的,初学者以之入手也能很好地去理解中锋的概念。
在结构上,颜勤礼碑也吸取了篆书的特点,特别是小篆修长的体势,勤礼碑中的字都是取纵势的,显出高大的感觉。小篆在结构上还有上紧下松的特点,这一点在勤礼碑中也被运用得很充分,结字重心上移,譬诸人体,上下身比例很好看。可以说《勤礼碑》在结构上开了很好的先河,直接影响后世许多书法结字的风格。
内擫外拓的概念比较复杂,我们姑且简单理解成字体中宫与笔画弧度的关系。内擫风格的字,字体中宫有一股向内吸的向心力,周边的笔画随之呈现向内凹的弧度,典型的例子是欧体。外拓风格的字,字体中宫有一股向外扩充的浑圆力,周边的笔画随之呈现向外鼓起的弧度,代表的例子是颜体。颜真卿做出这种调整一方面是受到篆书的影响,一方面也契合了中唐时期以壮美为风尚的时代特征,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明证。南唐后主李煜评价颜真卿书法:“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这里面固然有一己之好恶,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颜体书法平易近人的朴实,颜真卿后期的字,拙拙的,憨憨的,直来直去,不弄花哨。它消解了文人名士的风雅精致、知识精英的高冷矜持,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情感,仿佛梵高的画,看似技巧简单,却有着一股直指人心的感动。仿佛大智若愚的古尊者,慧质内藏;仿佛大巧不工的无锋重剑,千焠百炼,杀人何用第二招?绚烂至极,归于平淡,颜真卿在《勤礼碑》等后期碑刻摈弃了许多妍巧的东西,直用中锋,化巧为拙,这是繁华落尽之后的返璞归真,是很高级的境界。更多书法相关趣文干货,请持续关注“六品书画课堂”公众号。
相关内容:
王羲之《兰亭序》8种基本笔画教程,书法入门必看教程
书法名帖背后那些事,据说90%的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