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真书千字文》究竟有何魔力?引无数书法家抄写
智永的传世墨迹《真书千字文》,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及一些手札的用笔如出一辙,在起收笔、转折、结字方面很好地承接了王氏书风,他将二王的东西变得更加精熟。
在初唐时期,王羲之基本上奠定了其“书圣”地位,仿佛儒家推尊孔子,诗坛膜拜李杜一样,成为了这门技艺上的标杆人物,而由王羲之创造并发展出来的“二王笔法”则逐渐成了书法界中的“无上心法”。
在当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笔法是神秘的,只存在于传说中。因为古人比较保守,二王笔法的传承体系中每一代至多传几个人,多是在子嗣亲属间传承。
智永禅师就是传承谱系中的其中一员。
小时候经常能听到古代书法家勤奋练习书法的故事,比如王羲之废寝忘食、柳公权写尽八缸水等等, 智永作为其中一员,也提供许多奇闻逸事,“退笔冢”说的就是智永把写坏的几千枝毛笔堆埋成冢的故事,以此来表明书家的勤奋刻苦。
但一个书法家光靠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正确方法的引领,作为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继承了最纯正的家法,可谓根红苗正。
智永的传世墨迹《真书千字文》,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及一些手札的用笔如出一辙,在起收笔、转折、结字方面很好地承接了王氏书风,他将二王的东西变得更加精熟。
苏轼评价他的书法: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而且他将王字更加规范化,对其进行了归纳与整理,这种处理是非常有意义的,直接影响了唐人法度的建立,智永的外甥虞世南从他那里学习笔法,位列初唐四家之一,其他几位初唐书家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也深受其影响。
初唐四家之后,这种笔法开始开枝散叶,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都法乳其中,后世的学书人视为血脉正宗。
可以说,智永是晋唐书法传承的重要枢纽。
从作品本身来讲, 真书千字文是通过墨迹来呈现的,在他之前的楷书很少有墨迹本传世,甚至于他同时期不远的初唐四家楷书也基本上是石刻拓本,墨迹相较于石刻更能传达清晰生动的笔势,通过真书千字文,我们可以看到晋唐笔法的本来面目。
从这一点来讲,智永的真书千字文有着极高的学习价值。
智永《真书千字文》上承魏晋笔法,下启盛唐法度,是软笔书法入门和提高的不二之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