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法培训之国学助力书法美学研究(一)

分享
    发表于:2021-09-26 14:54  浏览量: 1457  来源: 未知
摘要:分享书法培训之国学助力书法美学研究(一)

分享书法培训之国学助力书法美学研究(一)

书学研究的本质是有关书法美的问题,并由此形成书法美学。书法美学是书法的基础学科,其他一切相关学科如书法史学、书法创作学、书法批评学、书法文献学等,都是其延伸学科。离开了有关书法美的探讨,有关学问都显得没有意义。

  古代所有书论,一是要解决笔法问题,二是要解决书法美的问题。笔法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书法美的问题。包世臣所说的“烂漫凋疏”,尽管谈的是笔法和墨法问题,本质却是书法美的问题。如果不用国学方法对“烂漫凋疏”进行训诂学的辨析,就可能发生根本性误判,导致对书法美产生根本性误读。所以,研究书法美,必须立足于本土美学,必须用国学方法来研究。这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很多书学研究者习惯用西学,即西方美学、哲学研究中国书法,这当然十分必要,早在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时代就开始了,他们是现代书法美学的奠基人物,但前提是,他们本身具有深厚的国学尤其是训诂学和文献学功底。

  继包世臣、刘熙载而起的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虽然所论是碑学帖学问题,但本质也是书法美学问题。100多年来,学界一直对其存在很大误读,关键就是没有搞清楚康有为书学思想的核心,片面地以为康有为尊碑抑帖。其实康有为书学思想的核心并非尊碑抑帖,而是“分变”思想,这又是其政治变法思想的重要体现。